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从波多黎各圣胡安飞往达拉斯的AA1847航班(空客A321,载有193名乘客)起飞32分钟后紧急返航

航阳签证 2025-07-07 阅读

  2025年07月07日消息: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3日,美航一架原定从波多黎各圣胡安飞往达拉斯的航班在起飞不久紧急返航,原因是一名女乘客误读邻座手机上的一条短信,误以为航班遭遇了炸弹威胁。波多黎各爆炸物与公共安全办公室表示,一名女子偷窥到邻座收到一条内容为“R.I.P.”的短信,这是“Rest in Peace”(安息)的首字母缩写,其误认为这是对航班的威胁。该乘客随即报告机组人员,机组根据安全流程做出处理措施。据悉,该航班搭载了193名乘客,从圣胡安伊莎贝尔·穆尼奥斯·马林国际机场起飞,大约在起飞后30分钟因乘客报告炸弹威胁返航。


1. 事件概述

  • 时间与航班
    当地时间2025年7月3日,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从波多黎各圣胡安飞往达拉斯的AA1847航班(空客A321,载有193名乘客)起飞32分钟后紧急返航
  • 起因
    一名女性乘客偷窥邻座手机屏幕,看到一条仅显示“RIP”(Rest in Peace的缩写)的短信,误认为是炸弹威胁并报告机组人员,触发紧急安全程序

2. 乌龙真相

  • 调查结果
    返航后,波多黎各爆炸物和公共安全办公室(OEPS)询问收到短信的乘客,得知其亲属前一天去世,“RIP”是亲友的慰问信息,与威胁无关
  • 后续处理
    航班延误约3.5小时后重新起飞,于7月4日抵达达拉斯。美国航空声明称“安全是首要任务”,并对乘客致歉

3. 社会反应与争议

  • 网友批评
    社交媒体上多数声音认为误报乘客应承担责任,建议其支付改道费用或面临虚假指控处罚
  • 流程质疑
    部分网友指出机组人员未先核实短信内容,直接启动返航程序欠妥

4. 行业背景与安全反思

  • 虚假威胁频发
    2025年上半年美国至少报告7起航班炸弹威胁事件,均未发现真实炸弹,但严重影响运营
  • 应对困境
    美国航空管理局对匿名威胁缺乏有效对策,因跨国协作效率低、机组培训局限性等问题,导致航空公司对任何威胁均需严阵以待

5. 类似案例对比

  • 同日另一返航事件
    7月6日,美国忠实航空(Allegiant Air)一架航班因乘客口角中有人声称“有炸弹”返航,嫌疑人被拘,同样为虚假威胁
  • 加拿大机场威胁
    7月4日加拿大六大机场同时收到控制塔炸弹威胁,虽为虚假信息,但暴露航空系统脆弱性

总结:该事件凸显了航空安全中“过度反应”与“风险忽视”的两难,以及乘客行为对航班运营的连锁影响。建议加强旅客隐私保护意识,同时优化机组应急核查流程


加入收藏
Tag: 美国航空